人幣升值路未盡 三原因不宜長看空
揸人仔可留意下。
信報中國財經二月五日
市場看空人民幣理由眾多,但歸根結底主要是兩點。其一,中國經濟增速面臨放緩壓力,而政府對經濟增速下滑的容忍度比過去明顯提高。其二,美國經濟復蘇態勢良好,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,美元面臨長期牛市。上述兩點雖各有道理,卻並不足以作為長期看空人民幣的理由。
首先,從影響滙率的長期因素,人民幣升值道路尚未走到盡頭。中國仍是全球勞動生產率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。雖然中國增速有所放緩,但7%以上的年度GDP增長仍屬世界各國增速前列。即便2015年可能進一步放緩,但目前市場一致預期仍在6%以上,不僅高於大多數中國交易夥伴,也遠高於大家一致看好的美國經濟增速。而且,中國在未來2、3年中發生高通脹的可能性不大。
雖然未來中國貨幣政策可能會適度放鬆,但是基於中國政府對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」的判斷,出台大規模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性不大。因此,未來2、3年內,中國通脹大幅反彈的可能性較小。
不難得出結論:人民幣仍將在長期中保持強勢。當然,不排除人民幣在升值的道路中會出現停步不前,甚至反復的情況,但人民幣升值路未盡的大判斷是明確的。換句話,人民幣對大多數貨幣仍將繼續升值。
第二,從中國貿易平衡的角度,中國經濟再平衡也需要人民幣實際滙率繼續升值。前不久,中國海關公布最新貿易數據,中國2014年貿易順差達2.35萬億元人民幣。
巨大的貿易順差說明中國的儲蓄率(儲蓄對GDP比例)大於投資率(國內投資對GDP比例)。重建儲蓄和投資間的平衡,需要降低儲蓄率(相當於提高國內消費率),或提高國內投資率。實際滙率升值是實現再平衡的必經之路。如果央行對通脹的容忍度有限,那麼實際滙率的升值只能通過名義滙率升值來實現。
央行掌握滙率中間價
第三,從央行滙率政策的角度,人民幣滙率貶值的空間也不大。人民幣滙率目前仍然實行有限制的浮動滙率。一個重要的限制是央行外管局的人民幣對美元滙率的中間價。這個價格並不是一個市場價格,仍然掌握在央行手中。目前,每天市場滙率只能在中間價的上下2%區間內波動。
從央行的角度來看,是否能夠容忍人民幣滙率大幅貶值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人民幣大幅貶值可能導致資本外逃,引發國內資產價格下跌,加大金融系統的風險。
那麼,人民銀行是否有能力維持人民幣的幣值穩定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人民銀行擁有價值27.2萬億元人民幣(超過4.3萬億美元)的外滙資產,足以應對市場擔心的短期資本流出。
趙揚 投資銀行界人士、宋錚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
節錄二月份《信報財經月刊》
信報中國財經二月五日
市場看空人民幣理由眾多,但歸根結底主要是兩點。其一,中國經濟增速面臨放緩壓力,而政府對經濟增速下滑的容忍度比過去明顯提高。其二,美國經濟復蘇態勢良好,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,美元面臨長期牛市。上述兩點雖各有道理,卻並不足以作為長期看空人民幣的理由。
首先,從影響滙率的長期因素,人民幣升值道路尚未走到盡頭。中國仍是全球勞動生產率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。雖然中國增速有所放緩,但7%以上的年度GDP增長仍屬世界各國增速前列。即便2015年可能進一步放緩,但目前市場一致預期仍在6%以上,不僅高於大多數中國交易夥伴,也遠高於大家一致看好的美國經濟增速。而且,中國在未來2、3年中發生高通脹的可能性不大。
雖然未來中國貨幣政策可能會適度放鬆,但是基於中國政府對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」的判斷,出台大規模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性不大。因此,未來2、3年內,中國通脹大幅反彈的可能性較小。
不難得出結論:人民幣仍將在長期中保持強勢。當然,不排除人民幣在升值的道路中會出現停步不前,甚至反復的情況,但人民幣升值路未盡的大判斷是明確的。換句話,人民幣對大多數貨幣仍將繼續升值。
第二,從中國貿易平衡的角度,中國經濟再平衡也需要人民幣實際滙率繼續升值。前不久,中國海關公布最新貿易數據,中國2014年貿易順差達2.35萬億元人民幣。
巨大的貿易順差說明中國的儲蓄率(儲蓄對GDP比例)大於投資率(國內投資對GDP比例)。重建儲蓄和投資間的平衡,需要降低儲蓄率(相當於提高國內消費率),或提高國內投資率。實際滙率升值是實現再平衡的必經之路。如果央行對通脹的容忍度有限,那麼實際滙率的升值只能通過名義滙率升值來實現。
央行掌握滙率中間價
第三,從央行滙率政策的角度,人民幣滙率貶值的空間也不大。人民幣滙率目前仍然實行有限制的浮動滙率。一個重要的限制是央行外管局的人民幣對美元滙率的中間價。這個價格並不是一個市場價格,仍然掌握在央行手中。目前,每天市場滙率只能在中間價的上下2%區間內波動。
從央行的角度來看,是否能夠容忍人民幣滙率大幅貶值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人民幣大幅貶值可能導致資本外逃,引發國內資產價格下跌,加大金融系統的風險。
那麼,人民銀行是否有能力維持人民幣的幣值穩定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人民銀行擁有價值27.2萬億元人民幣(超過4.3萬億美元)的外滙資產,足以應對市場擔心的短期資本流出。
趙揚 投資銀行界人士、宋錚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
節錄二月份《信報財經月刊》
多謝!
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