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, 教授, 金融才俊, 呃你錢!


蘋果日報: 4月五日, 2011年 


轉載

睇完呢篇報導大快人心, 連陶傑都話正! 不枉我睇左五次!!! 雖然片中被批評未能提及最觸動金融海嘯最大原因"衍生工具" CDO, 但已足以讓世人驚惕!! 所有人都應看的電影!!!!


《阿凡達》拍攝成本 5億,算甚麼!奧斯卡最佳紀錄片《呃錢帝國》號稱「 20萬億美元製作( The film that cost$20,000,000,000,000 to make)」,這才算豪。豪得起的是華爾街一眾金融才俊,電影揭示美國政府的官商勾結,甚至已深入學術界。華爾街越賭越豪,背後原來買通了哈佛等名牌學府的經濟系教授,令他們枱面撐政府,枱底密密收錢。往日談的美國夢,爛透了!


記者、部份攝影:何兆彬
金融海嘯是 08年的事,不是過去了嗎?翻開報紙,雷曼苦主未接受最高 85%的賠償額;英國爆發 50萬人示威,示威者衝擊多間銀行及名店,因卡梅倫政府在未來五年削減 800億鎊公共開支,其中源頭,全因政府在金融海嘯中拯救銀行。獲最佳紀錄片的《呃錢帝國》( Inside Job)被形容為「比《華爾街之金融大鱷》更動魄驚心」,電影由 Charles Ferguson執導,找來麥迪文旁述,由 08年金融海嘯在冰島爆發講起,先跟大家回顧美國金融史,講述二、三十年代美國銀行業的實業風格,但到八十年代列根時代開始,怎樣一步步官商勾結,把金融監管修例拆牆鬆綁,然後大賣有毒金融產品。現實比拍出來的戲劇更荒唐,導演以數據給你顯示金融才俊的超高薪,不停買超級跑車/遊艇/別墅,甚至訪問了華爾街鄰近的妓院老闆,證明一眾大行高層生活荒唐,以公數嫖妓的習慣(每小時收費 1,000美元);大行分析員又故意賣有毒產品,賣產品時全都獲高度評價,但私下電郵形容所賣的是「屎刁、垃圾刁」( Shitty Deal)。

電影最驚人的兩部份,一是大力描寫美國政府怎樣官商勾結,被華爾街控制:保爾森( Henry Paulson) 06年離開高盛,入白宮當財政部部長,領取了 4.85億美元獎金,你以為他任公職犧牲大?原來他任公職可省卻 5,000萬美元( 4億港元)的稅款。導演更把放鬆金融監管的矛頭直指美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( Alan Greenspan):電影由八十年代介紹基廷( Charles Keating)金融案談起,格林斯潘正是基廷顧問,基廷入獄,格林斯潘卻入主美國聯邦儲備局當主席,之後,他一直主張拆除金融監管。二是到訪哈佛、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系,揭露就算是教授,原來有人收取冰島商會 12.4萬美元,大讚冰島營商環境一流。而且不少教授一人三個身份,既教書,又是美國政府的財務顧問,同時又是各金融大行的受薪董事,於是多年來一邊收水,一邊在政府推行放寬金融監管。推波助瀾下,美國房地產未爆破前可按 99.3%,幾乎不用首期就可買樓,以致樓價狂升,而貸款機構在倒閉前評級依然是 AA級;同期,金融產品的槓桿也可達到 33:1,即是只要他們跌價 3%就足以破產了。

看罷電影,陶傑猛說好看,而且看得痛快心凉!「這套戲當然好,它是講事實,而且沒有 Michael Moore的《華氏 911》那麼偏激。這電影是根據數據加訪問拍出來。」他最激賞電影拍出官商勾結已滲到名牌大學去:「我驚訝的是連哈佛、哥倫比亞這些名牌大學的系主任,竟然都被收買了!說起來,這些也不是甚麼秘密,只是大家懶去查,上網找找,會發現他們的 CV都是旋轉門,一看就知道有問題的,坐完這凳竟然坐政府。這些美國的金融產品根本都是大騙局,每間都一樣!美林高盛……原來連標準普爾都是搵老襯!它評香港 AAA、 4個 A,香港政府好緊張,只是殖民心理,但原來全部錯的,你竟然信晒佢,家連大陸都玩埋一份,真是大災難!你看美國保爾森以前也是高盛的董事,特區政府就掉轉,讓高官退休後才入商界做董事。這些旋轉門,香港政府就是從美國學回來的。」他反諷地說:「美國連學術界都污染了,但香港最崇拜就是這些學校的 MBA!恭喜香港!我睇完好開心!睇人死好有娛樂性。」陶傑說,電影公司應該辦個學術論壇,「討論吓香港到底犯了哪些,而香港版本又是如何?那些美林、大行,全是與政府勾結的,到底香港又有幾多?香港有幾多顧問公司,又有這麼多說客,其實與美國一樣。」問他有沒有人請他做說客,他答得坦白:「這些查查就知道。我的是公開的,我是 tom.com顧問,當然有些事是會受制的。講出來沒有所謂,也有人批評你陶傑未必敢鏟一些事一些人,我認的,但他們認不認?」

電影後段說到奧巴馬上台時,大肆批評華爾街貪得無厭,誓要改轅換轍,但後來竟然重用布殊等舊總統的經濟班底,片中 Robert Gnaizda一句「這是個華爾街政府!」可謂到肉到肺,陶傑:「說的是事實,奧巴馬只是個傀儡,他打利比亞只因為後面有石油大亨要他打, 2010年的金融改革完全無料到,因為他被 hijack(騎劫)了,這是個罪惡世界嘛!我一直鏟奧巴馬是搵老襯,現在你發現他最終也是找布殊、克林頓的經濟班底來管治,之前猛說 Change,現在哪來 Change?」看這電影,可感到資本主義已腐敗到難以想像?「係。但現在也不是資本主義,只是金融泡沫資本主義。資本主義戲中也談到了,是 1920-30年代開始,美國做汽車、鋼鐵這些實業,還有紡織品。但到如今因為大陸、印度開放市場,真正的資本主義就來了這些國家,再融合當地的問題──貪污腐敗,結果又是貧富懸殊。兩邊都貧富懸殊,香港又怎可獨善其身?再加上獨有的地產霸權,這是第三重。美國用 CDO(債務抵押證券)等金融財技吸乾民間的血汗錢,然後玩次按這些遊戲。」他說, 08年金融海嘯的危機根本沒治癒,「上次患 cancer,但你打開個肚,切都無切,又縫番好。香港死梗,像浮沙一樣。」美國雖腐敗,但民主社會總有制衡,「美國有種反省能力。資本主義怎樣衰都好,總有這種言論自由去媽叉佢。但香港沒有,嘈兩嘈又說你影響穩定。」


撰寫金融小說《金融刺客》的黃洋達,看過電影後評價卻沒這麼高,「它是奧斯卡最佳紀錄片,果然很荷李活,把金融海嘯的責任推給華爾街:這些是壞人,再加上一些幫兇,就是他們把美國搞成這樣的。」阿達認為電影角度有偏頗,沒有談到金融海嘯的重心,「歸根究柢,是這些金融機構為甚麼要借這麼多錢出來?那是因為錢太多了,但電影沒有談到美國印銀紙( Money Supply)的問題,這在克林頓時代最嚴重,但戲中沒提過,而只談金融監管、金融機構把 CDO再債券化。」他認為,電影把問題太簡單化了,「戲中拍到中國工廠工人,因為金融海嘯而影響工作,但我想問,到底是全球化、經濟興旺時對他們的傷害大,還是金融海嘯對他們傷害大?我認為那個因果關係,不是這樣的。 GM(美國通用汽車)為甚麼會破產?那是因為它有一個金融部門,而且買了好多 CDO。其實 GM的車銷量已下跌了多年,但金融海嘯前公司盈利沒有下跌,點解?就因為它的錢太多,不得不做投資。電影中談冰島其實也一樣,點解冰島可以借出 GDP 10倍的錢?就因為冰島本身經濟太穩健,吸引大量資金,為了控制通脹,只好加息,但加息後引來更多錢,那三間銀行只好把錢借出去。電影最終影着自由神像,就好像美國本身是沒有問題的,只是縱容了幾隻老鼠,就搞成這樣。」 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